团队人数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同盟系统的合理运营和策略规划。同盟作为游戏内核心社交单位,其规模直接影响资源采集效率、战斗协作能力及星系控制权争夺。提升团队人数需从招募机制、同盟管理、协议选择及活跃度维护四方面入手,结合游戏内规则优化成员结构。
同盟招募是扩增团队的基础手段,需善用游戏内社交功能。通过世界频道发布招募信息时,应明确标注同盟定位(如休闲种田或战争导向),并附上当前发展阶段及资源分配政策。利用回归专服预组队活动可快速吸纳历史基地等级≥5且30天未登录的回归玩家,该活动支持25人小队组建,且成员达标后可领取比邻星币等奖励。需注意预组队完成后需在7日内完成回归专服报名,否则奖励失效。
同盟管理效率决定团队稳定性,需合理分配天赋点与职位权限。在组织天赋部署中心中,合众致胜天赋能直接提升人数上限,但会牺牲评定游说的声望收益,需根据同盟定位权衡。指挥官应定期清理非活跃成员,并设立清晰的贡献考核标准(如每周资源捐献量或战斗参与度),避免因成员消极导致策略值浪费。迁移基地至资源富集区或战略要地,可增强对中立玩家的吸引力。
勘探协议适合种田型同盟,其低冲突特性可吸引偏好和平发展的玩家;而军事协议则更易聚集热衷PVP的成员。协议一旦选定需14天冷却期才能重置,初期决策应结合团队长期目标。通过完成援助计划中的活跃任务(如击杀野怪或占领前哨站),可向潜在成员展示同盟执行力,间接提升招募成功率。
维持成员活跃度是团队持续扩大的关键。定期组织集体行动(如联合采矿或攻城战)能增强凝聚力,而利用军事声望系统发放战利品奖励可激励参与度。同盟管理层需确保资源分配透明化,例如通过前哨站共享矿区或按贡献分配技术蓝图。技术层面建议混编721运输舰与工程船提升采集效率,减少成员因资源短缺流失的可能性。
例如重组银河资料片新增的舰船与玩法可能改变团队需求,及时调整招募策略可抢占先机。需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扩容手段,综合运用社交、管理及游戏机制才能实现团队规模与质量的同步提升。